衛生局鄭鴻藝局長表示,現代人工作忙又茫,總是喊著「沒時間」,吃得多卻動得少,再加上飲食越趨精緻化,導致慢性疾病增加,有些民眾因為擔心吃到穀物食物會發胖,乾脆少吃或不吃。其實全穀食物對身體的好處多多,根據2004年發表在美國臨床結果,波士頓哈佛公共衛生學校觀察27,000位年齡40~75歲男性,長達14年飲食和健康紀錄的大型研究顯示,每天吃25克全穀類,可減少約15%罹患心臟病的風險。
衛生局食管科新宣導了許多健康飲食「小撇步」,像是「國民飲食指標」及「每日飲食指南」,應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及少油炸、少脂肪、少醃漬、多喝開水外,三餐最好以全穀為主食,且應有三分之一主食來自全穀根莖類。一顆收成的穀粒可以分成麩皮、胚乳、胚芽三大部分,因此「全穀」就是包含以上三個部位。這三個部位發揮綜合效果,讓全穀物提供完整豐富的纖維及營養素。
鄭局長指出,以小麥為例,小麥麩皮含有高含量的膳食纖維,可幫助腸胃蠕動,可減少便秘及痔瘡;可預防發生結腸癌及大腸癌;利於人體新陳代謝,對降低膽固醇、防止動脈硬化等症狀也有顯著療效。小麥麩皮同時含有酚類物質,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及清除體內自由基的能力,可預防如糖尿病及癌症等文明病。
多吃天然的全穀食品,已成為健康潮流,為了鼓勵大家成為自己的健康「穀」東,衛生署已經在99年訂定「全穀產品宣稱及標示原則」,明定產品如欲宣稱「全穀」,則產品所含全穀成分須佔配方總重量百分比51% (含)以上;如產品所含全穀成分未達配方總重量百分比51% (含)以上,不得宣稱為全穀產品,僅能以「本產品部分原料使用全穀粉(如:全麥)原料製作」,或「本產品含全穀粉(如:全麥麵粉)」等方式宣稱。
鄭局長呼籲消費大眾,別忘了要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,三餐以全榖根莖當作主食,至少應有三分之一為糙米或雜糧等,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,並且多喝開水,多運動,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,歡迎大家快點加入「全穀」健康俱樂部。